> 财政新闻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当前位置:日博365娱乐场 > 政务公开>>民生政策>> 阅读信息

印发河源市20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日博365娱乐场  作者:  录入时间:2010-5-26  阅读数:7097 【打印此页】 

 

河府办〔2010〕70号

  印发河源市20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20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河源市20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印发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9〕153号)和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粤财办〔2009〕66号)文精神,有效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省委十届历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现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为重点,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障和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工作任务

(一)公共教育方面。

1.继续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覆盖每一位在校生;通过新建扩建城镇学校,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纳入当地中小学招生计划,全市5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全面解决全市967名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继续实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

2.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做好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竞争性分配工作,全市规范化学校力争达到100所左右。

3.提前一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新增学位26000个以上,普通高中与中职在校生基本相当,提前一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全市10万名左右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贴。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农村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城市享受低保的家庭学生,市区普通高中学生每年享受800元以上生活费补贴,县普通高中学生每年享受500元以上生活费补贴。享受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学生达到3万人次以上,享受省智力扶贫和今年免学费的中职学校学生达到3千人次以上。

(二)公共卫生方面。

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全科医生,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基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全市有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2010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保障城乡居民生命健康,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4.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农村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到2010年,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职业病健康监护率达到85%以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53%以上。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县区全覆盖。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2010年人均筹资水平150元以上。

(三)公共文化体育方面。

1.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2010年,完成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的提升工程,并争取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以上;各县区80%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以上;全市70%以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和省确定的三级站以上标准。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初步解决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问题。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到99.5%。

3.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步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2010年,实现各县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按照“五有”标准)。全市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65%以上,农村人均公共图书争取达到1册以上。

4.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初步解决群众看电影难问题。2010年,实现行政村定期电影放映率达到100%,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电影一场。

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至2010年,全市要培养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0人,培养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90人,培养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57人,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占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八。

7.推进乡镇农民健身工程,抓好试点工作。至2010年要完成9个乡镇工程,实现占乡镇总数10%的目标。

8.抓好社区健身点的建设任务。2010年要实现100%社区建有1个健身场地的奋斗目标。

(四)公共交通方面。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使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有明显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6标台。

2.加快农村客运站亭建设。2010年底前,实现60%的乡镇有站、80%的村有亭和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95%的目标。

3.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客运站场投入机制,加大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300公里。

(五)生活保障方面。

1.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和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基金共剂功能,均衡县区负担,夯实省级统筹实施基础。实现全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和单位缴费比例向省基数下限和省规定的单位缴费比例过渡;加快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市级统筹水平。开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养老金水平。

2.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3.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依法保障各种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到2010年,在进一步提高低保补助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4.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依法保障各种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逐步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的保障标准,2010年底,五保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度农村人均收入40%。继续抓好“千间敬老福星工程”的扫尾工作,全面完成敬老院的改造扩建工作。

5.保持现有的老人、儿童福利院数量,养员入住率分别达到45%以上。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养员至上,服务第一,以主动性服务来满足养员个性化的要求,服务合格率达到90%以上,顾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为零。

(六)住房保障方面。

1.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14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新建经济适用房826套,通过购买、建设、修缮和改造等方式,新增廉租住房360套。

2.完成全市特困农户危旧房改造0.6万户。

3.力争实现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覆盖,建立农村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七)就业保障方面。

1.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覆盖城乡和市内所有常住人口。到2010年,100%的县区、100%的乡镇(街道)和45%的社区能够提供较为完备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2.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到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对象满意率超过85%,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就业率不低于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3.开展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服务和推进双转移工作,2010年,培训各类劳动者6万人次,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转移就业劳动力4万人次。

4.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0年,实现我市生源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双困”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率达100%。

(八)医疗保障方面。

1.2010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以上。

4.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使患病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能得到有效缓解。

5.在全市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市每个行政村(乡镇卫生院所在地除外)设置1个卫生站,每个建制乡镇有1个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6.在全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7.建立完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优抚对象“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医疗保障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常态化、程序化。

(二)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按照全市的总体工作目标,各部门要认真部署,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进度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各级财政要将增量财力重点倾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形式,完善公共服务社会参与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主题词:财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河源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中央、省驻市单位,市各群团组织,市各新闻单位。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26日印发       

                                          (共印340份)


网站首页 | 财政机构 | 财政动态 | 政务公开 | 公共服务 | 公众互动 | 会计管理 | 专题栏目 | 联系我们